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一、读后感
漂亮,果然名著都是让人看不懂。
知道《乌合之众》这本书,还是在成语大会。忘记了是哪对组合,在猜测“乌合之众”这个词的时候,题面是“传媒经典”,便猜出了结果。至此,一直想拜读这本书,终于得空读一下了。但是,不幸的事,这个书,我磕磕绊绊的读了好久才读完,尽管是中文版,读的时候仍然是很晦涩难懂。(催眠神作)
作为一本群体心理学的名著,通读全书后,第一反应是震惊。该书大篇幅的讲述了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众多原理性内容,也很好的解释了平时我内心中的疑惑。
什么是群体?
在书中作者认为:“‘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可以说处于群体中的个人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从而被隐藏、模糊。它与题目中的“大众”表示的含义相同,强调的是一群人的集合。
例如,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游行事件,愈演愈烈地发展为打砸日系车辆、日资商场,并伤及无辜群众,平时的守法公民们由于强烈的情感形成一个心理群体,在这种狂热的情感驱使以及人数赋予的力量下行使着所谓的“正义”,群体的共同意志润物无声般的取代了个人意志,使个体在无意识的自觉状态下顺利完成从外物到内化的转变,这就形成了群体无意识行为。
群体的基本特征
勒庞认为:“自觉地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在五四运动初期,“民主和自由”的口号指导着人民去救亡图存,当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后,个人情绪在群体中被格外放大,口号与主题的分化不明确,让群体做出了类似“火烧赵家楼”的事件,群体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归为两方面,一是个性的消失,二是感情的强化。再者便是“无意识品质占上风”,当群众聚集时往往都会情绪高涨,使个人的感情不分青红皂白的归顺集体思想,从而不自觉地进入到集体意识中去,群体行为脱离理性的的最明显体现就在于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
群体的心理特点
第一,冲动与多变。当面临问题时,群体通常不会做预先的策划安排,危机出现时往往会情绪压倒理性、盲目冲动代替思考,正被“无名氏”的群体所裹挟。
第二,易受暗示和轻信。勒庞指出,群体成员彼此间通过暗示、情感传染等加快了无意识个性的显现,人们立即将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为成自身行为趋向。
第三,情绪的夸张与单纯。勒庞认为,虽然群体中的个体表达出来的感情各有不同,但普遍极为简单而妄诞。例如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后,民众普遍将整个穆斯林群体置于口诛笔伐的境地,而忽视了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善良的,欧洲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相安无事的生活了很多年,而大多数民众处于群体感情的狂暴中,对自己的言行并未有足够的责任感,更加激化了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第四,偏执与专横。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心理学范畴又被称为匿名状态,个体借助“数量即正义”之名行不负责任之事,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最易滋生出如教条主义、摒弃责任、顽固偏执的心理。
所以啊,最近国家进行清网活动,严重打击饭圈、网络谣言等。不得不说,那些饭圈的人,就是书里说的群体,极易受到暗示,从而丧失自己的个人特征,变得极其暴躁偏执。
社会心理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点具体原因:心理趋同、情绪感染、心理暗示。在群体中,具备足够强大的能力来抵挡情感暗示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易于在趋同的洪流中迷失。
不得不说,能逃脱群体效应的人,寥寥无几。比如热搜的各种新闻,当看到第一眼的时候,便本着主观第一印象对时间进行判断批判,也未探究事实的真相。待后续事情翻转,又极易跟风开始对另一方进行批判。从来没有对自己进行批判。毕竟,躲在网络的后面,做个键盘线,网上随便的发泄自己的内心情绪,又不需要承担责任。这大概就是键盘侠的心理吧。
二、金句
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2、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3、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5、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6、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7、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8、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9、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10、数量,即是正义。
11、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12、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13、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14、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15、昨天受群众拥戴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受到侮辱。当然名望越高,反应就会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就会把末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复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
16、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17、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18、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而已。
19、孤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身反应行为的能力,而群体则不具备。
20、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21、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22、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善行感动!在他们看来,仁慈善良只不过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
23、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24、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25、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26、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27、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28、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
29、结群后,由于人多势众,个人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自己力大无穷,不可战胜,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30、当一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时,他便失去了自我。
31、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许还是会愿意接受传统教育当中所有的弊端,因为尽管它只会培养一些被社会所抛弃的人、心怀不满的人,但起码,对冗繁知识的肤浅掌握,对成堆教科书的完美背诵,或许可以提高智力水平。但事实上它真的能提高智力吗?不可能!在生活中,判断力、经验、进取心和个性,这些才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这些都不是书本所能够给予的。书本是可供查询的有用字典,但倘若把这些冗长的词条都装在脑子里,那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32、文明赖以形成的道德力量失去效力时,它的最终瓦解总是由无意识且野蛮的群体来完成的。
33、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
34、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如此甘愿听从别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它们的主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听命于他。
35、尽管在那一天的那两个小时里他们做到了或者几乎做到了,到一个月以后他们却不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无法再次通过考试。他们脑中不断丢失大量过于沉重的知识,而且没有新的知识来填充。他们的思想活力开始衰退,促进成长的才能渐渐干涸,这时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人诞生了,但此时的他早已疲惫不堪。结婚过上安定的生活,陷入某种循环,并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他将自己封闭在狭隘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仅此而已。他们最终变为了平庸之辈。
36、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37、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38、人们经常说起那家大众剧院,它只演令人压抑的戏剧,散场后,必须保护扮演叛徒的演员,免得他遭到观众的暴打。他所犯的罪行,当然是想象出来的,引起了群众的巨大愤怒。我觉得这是群体精神状态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这清楚地说明,要给他们什么暗示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假与真几乎同样奏效。他们明显地表现出真假不分的倾向。
39、群体也许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绝对服从本能的生物,其行为会复杂得让我们不敢相信。理智是人类新近才有的东西,太不完美了,不能向我们揭示无意识的规律,更不能替代它。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无意识部分占的比重很大,理智所占的比例却很小。无意识现在仍作为未知的力量在起作用。
40、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不会记得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人是谁,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广告能有令人吃惊的威力,这就是原因 。
41、名望的产生与若干因素有关,而成功永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42、在决定人们历史地位上起着更大作用的,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而是后人对他们的认识和感受。
43、群体会让每个人在其中的错误缩小,同时让每个人的恶意被无限放大 .
44、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便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45、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46、偶像崇拜的五大标识: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地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当群体符合第一条,其形式就等同于宗教,而这种情感就变成了宗教信仰。
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47、群众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48、所以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帮凶。
49、群体的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50、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
- 作者:Doubletree
- 链接:https://blog.doubletree.fun/article/b8d7f650-7002-4d78-8b8f-647b4b586dc9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